白平衡非常关键,表面上看只是白色的颜色设置,其实它是指整个相机的颜色设置,白色只是标准,如果白色这个标准设置对了,相机的颜色就对,如果这个标准错了的话,那结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不知大家有没有试过拍摄出来的相片黄黄的,或是颜色总是与实际的不大相同? 其实这就有可能是"白平衡"(White balance)设定错误了。
什么是白平衡?
摄影就是记录光线,而光线是由很多"颜色"来组成的,除了日光比较"白"之外,如光管、夕阳、灯泡等其实也是偏向某一种颜色的,这个可以用"色温"(Color temperature)来表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色温越低,颜色便越"红"(暖),色温越高,颜色便越"蓝"(冷),下表显示各种情况下的色温:
晴朗蓝天 12,000 ~ 15,000 °K
日荫下 10,000 °K
蓝天白云 8,000 ~ 10,000 °K
阴天 6,500 ~ 7,500 °K
日光型荧光灯 6,500 °K
日光 5,500 °K
电子闪光灯 5,500 °K
闪光灯泡 4,200 ~ 5,000 °K
早晨或下午阳光 4,000 ~ 5,000 °K
白色冷调荧光灯 4,500 °K
白色暖调荧光灯 3,500 °K
摄影棚灯光 3,400 °K
石英灯 3,300 °K
摄影棚灯光 3,200 °K
钨丝灯泡 2,700 ~ 3,200 °K
黎明、黄昏 2,000 ~ 3,000 °K
烛光 1900 °K
"K"是"Kelvin" (绝对温度),是量度色温的单位。
如果我们拍摄的环境是充满着暖光的(如在茶楼的黄色灯泡下),那么我们的相片便会一片泛黄了,如果我们想相片里白色的地方(这里指在日光下看到的白色)在黄灯下也变回白色,那么我们便要把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为"灯泡",或是拿出一张白色的纸来告诉相机"你把这张纸的颜色当成白色吧"。

可以看一下以下两幅图的比较:


上面的那幅是用 "自动白平衡" 而下面的是调较后的白平衡,可以明显看到上面的白色对象会变得偏黄而下面一张的颜色便正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