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冲印客服热线:020-890903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周一至周六:09:30-18:30
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相册制作 > 相册制作类资讯 > 一镜行天下

一镜行天下

发表时间:2010/7/25 17:12:45浏览次数(3873) 分类:相册制作我要评论()

一镜行天下?当然!比如大师寇德卡和他的25毫米镜头,他早期的成名作基本都是拜这枚二手的镜头所赐。一镜和多镜比,不是说有什么优势或劣势,纯粹是一种拍摄习惯,一种视觉,甚至可以说是刻意地追求一种拍摄的风格。我们所说的一镜都是指定焦镜头,至于说焦段,通常选择一镜的,拍摄的对象大多属于社会学、人文学领域的内容,一般的选择就是我提到的那三个焦段:283550。风光摄影及其他,不在讨论范围内。 

    选择的顺序,我的理解是:
502835。越是广角越难拍。有时候我们听腕说,这个角度太广了,我控制不住。这句话实际上可能牵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身情感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那个套路,在自己熟悉的空间构成范围内,用自己熟悉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布勒松,我们研究他的片子,会发现老兄对F8有特殊的喜好,脱离这个套路(或者说风格),就需要有升华的契机和理由,为什么要这么拍,你要说服你自己才行。另外一个问题是,一张片子,是用光、拍摄的主体、空间的构成这三个摄影要素来表述,这就必然牵扯到三者间有效的排序和控制的问题。谈到控制,一机一镜主义者对空间的形态和形式有近乎偏执的控制,还是拿布勒松打比方,这个老兄从来不对照片进行剪裁,他认为在按动快门的那一瞬间,一切物体的排列,都已呈现完美的秩序。 

     
对于用惯了28毫米镜头的人来说,24毫米可能是真的太广了,而且一般来讲,在人文学题材的拍摄中,28毫米镜头的视觉可能更为大众所接受,是一种公众的空间。关键是,广的要求很高,对个人的艺术造诣、对社会学的理解、对美学的理解,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技术的因素,在这里,则是很小的一个因素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在布勒松50毫米镜头下拍摄的内容,其中诸多的要素排列接近完美的话,放在更广的视觉里,比如在28毫米镜头的视觉里,可能就会因为多出的那些因素,使画面变得杂乱无章。 

       28毫米不是极限,但突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来自爱的影集网上冲印iyingji.com,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爱的影集网上冲印)
网友评论: 已有0条帖子,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