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冲印客服热线:020-890903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周一至周六:09:30-18:30
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海冲印 > 上海冲印类资讯 > 上海外滩的建筑典故(三)

上海外滩的建筑典故(三)

发表时间:2013/8/2 11:26:10浏览次数(9053) 分类:上海冲印我要评论()

去上海旅游,外滩是必游景点,但是那些美仑美奂的古典建筑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历史沉淀呢?如果你知道每幢建筑的由来,相信你的外滩之游更有趣味,你的“广博知识”,也一定会让与你同行的家人感到惊喜!


外滩19号 中央饭店→ 汇中饭店→ 和平饭店南楼
早在1850年代初就建起了3层楼的中央饭店,为租界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旅馆。饭店于1952年停业,1965年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再度开放,现为和平饭店南楼。
这幢大楼见证了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在汇中厅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此庆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蒋介石、宋美龄在此宴会厅举行订婚典礼;1936年3月,查理卓别林偕《摩登时代》女主角宝莲高黛入住当时的51房间;1964年1月,周恩来在九霄厅会见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几天以后中法宣布建立外交关系;1965年1月,周恩来曾在742房间工作;1998年6月30日,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夫妇在九霄厅宴请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1988年,江泽民在和平厅设盛宴欢迎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1996年,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在此举行,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
大楼的设计者为英资玛礼逊洋行的司各特,高6层,建筑风格属于新文艺复兴式样。这还是中国最早安装电梯的一幢建筑。



外滩20号 沙逊大厦(华懋饭店)→ 和平饭店北楼
沙逊大厦(Sassoon House)是英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40万元,在上海外滩20号(南京路口)兴建的一幢10层大楼(局部13层),总高77米,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建筑面积36317平方米。
大楼的建筑风格属于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成为外滩又一个显著的标志。设计者是著名的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底层西大厅和4-9层开设了当时上海的顶级豪华饭店华懋饭店(Cathay Hotel),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
1956年作为和平饭店开放。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



外滩23号 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建成于1937年,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
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大楼分为主楼和次楼。外墙为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营业大厅的天花板上原来还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氛围。这些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让后人得以继承和发扬。该大楼现为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
中国银行大楼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东大楼为主楼,高15层,正面面临外滩,底层的层高较高,地下室有两层,共有17层;西大楼为次楼,楼高四层。



外滩24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中央银行大楼→ 人民银行华东区行→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1923年兴建,1924年建成。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英商德罗考尔洋行施工。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为新古典主义劳耐式。外墙以花岗岩砌成,线条清晰明快。底层石块为贴面,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大楼2-5层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感和典雅感。



外滩26号 扬子大楼→ 上海食品进出口公司→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扬子大楼(Yangtze Insurance Building)原是美商旗昌洋行1863年创办的扬子水火保险公司的办公楼,位于中山东一路(外滩)26号。目前使用者为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
1917年,由公和洋行(Palmer and Turner)设计,1920年竣工。占地面积620平方米,楼高七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至二层墙面使用岩石,处理粗犷,三至五层为磨石对缝墙面,第六层中间有爱奥尼克双柱廊。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大师弗朗索瓦孟沙设计的“孟沙式”屋顶,是法国式建筑常见的一种屋顶形式,屋顶分为两段坡度,上段坡度平缓,下段坡度较为陡峭,并设计有各式各样的老虎窗。整体外贸反映折衷主义风格。



外滩27号 怡和洋行大楼→ 上海市外贸局
20世纪初,英国的怡和洋行已成为上海最大的洋行,享有“洋行之王”的称誉。因此,怡和洋行在外滩北京东路南面转角处又买了3亩土地,造了一幢东印度式的建筑。不多久,还是觉得不够气派,就在1920年时决定再度重建。
怡和洋行的新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施工,1922年11月落成。这就是中山东一路27号大楼的来由。
大楼为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5层(1983年又加盖2层)。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1、2层为一段,门和长窗为罗马拱券形,大块拉毛花岗石作外墙贴面,平整石块铺砌大门台阶,门的两侧装有一对壁灯。3至5层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为装饰和支撑,立柱间为阳台和石栏杆。5层以上为第三段,层顶有较宽檐口,顶部为大平台,平台前有栏杆,中间是石屏,紧贴石屏建有一座圆顶,圆顶中心插有旗杆。
2010年8月,外滩27号新鲜亮相,不过招牌挂的却是“罗斯福”(THE HOUSE OF ROOSEVELT)。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族在低调投资中国多年后,终于决定在外滩建立了企业总部。
今日的新主人凭借大量旧照片和文字资料,试着恢复它的繁华风采。外滩27号一楼劳力士全球旗舰店和室内西式餐厅、二楼品酒区,三楼则是有私人电梯直达的会员制俱乐部,那里有各个以罗斯福命名的房间和会议设施,两任罗斯福总统和家族的照片以及大量画作出现在屋内各个空间,各房间都尽可能保留当年的建筑风格,包括墙壁的水泥柱和地上的小瓷砖。



外滩28号 格林邮船大楼→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格林邮船大楼(Glen Line Building),是一幢英国新古典派文艺复兴式建筑,1922年落成。
该大楼占地1751平方米,建筑面积11181平方米,坐北朝南,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另有2层地下室。大楼地面勒脚至二楼外墙均用花岗石砌成大门和边门均为月洞形,层顶有方形高台建筑,天然大理石的主梯自底层直达七楼,室内为硬木拼花地板,其它装修均极精致。二至五层附有外展的阳台,七层顶楼还建有塔楼,雅致美观。整个大楼外立面简洁明朗,也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目前大楼的使用单位是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



外滩29号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大楼→ 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外滩)是法资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1911年-1914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外滩29号建造的大楼,楼高21.6米,但只有3层。现由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大楼的设计者为通和洋行,华商怀盛营造厂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的建筑风格为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采用了艾奥尼柱式,雕刻精美,入口门廊具有巴洛克风格。
建筑外墙用长方形石块叠砌,勾勒出平整的线条,显得匀称与厚实。一楼中间为高大拱门,门楣饰以巨石刻成的一方涡漩图案。二、三楼贯以爱奥尼克立柱,使门窗与墙面的比例均衡。二楼窗外有廊式阳台。整个墙面的窗框设计不尽相同,使均衡的立面透出一丝“寓动于静”的艺术效果。大楼顶部出檐较深,檐口饰以精致花纹,大楼内部地面与墙面都用大理石辅砌。营业大厅采用玻璃天棚,有很好的采光效果。



外滩33号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 上海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用房→ 半岛大酒店
建成于1873年,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保留最完整、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起初的领馆建成于1849年,在1870年的一场大火中烧毁,到1873年新大楼重建完工。
1884年,在领事馆北侧建造了一幢领事馆官邸,为领事生活起居用房。房屋也是二层,砖木结构,风格与主屋相同,由走廊连接。
大楼的设计者为 Grossman & Boyce,建筑风格属于19世纪流行的殖民地样式。


.


(本文来自爱的影集网上冲印iyingji.com,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爱的影集网上冲印)
网友评论: 已有0条帖子,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