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冲印客服热线:020-8909036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周一至周六:09:30-18:30
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上海冲印 > 上海冲印类资讯 > 上海外滩的建筑典故(二)

上海外滩的建筑典故(二)

发表时间:2013/7/24 15:15:31浏览次数(8709) 分类:上海冲印我要评论()

外滩是上海城市标志性区域,这里的23幢建筑富集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洋建筑设计的精华。每一幢风格迥异、造型别致、各具个性的建筑,组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外滩这23幢建筑的典故吧。


外滩7号 旗昌洋行→ 电报大楼→新通商银行大楼→ 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建成于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大北电报公司使用。20世纪90年代,通过房屋置换,泰国盘谷银行获得大楼使用权。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设在三楼内办公。
    该楼的设计者为英资通和洋行,是一幢典型的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横、竖三段式手法处理十分明显。顶部两端各设计了带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黑色穹窿房顶,与白色的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外滩9号 旗昌洋行大楼→ 招商局大楼→ 名牌店
    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国资本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至此地。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连同在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卖给1873年成立的受李鸿章保护的中国官商合办企业轮船招商局。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后来成为招商局上海分公司,现在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为3层新古典主义风格。



外滩12号 汇丰银行大楼→ 市府大楼→ 上海市档案馆
    汇丰银行大楼系指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23年至1955年在中国上海的分行大楼,占地面积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位于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12号。
    大楼由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设计,(出自英国设计师威尔逊、凯德纳之手),德罗·可尔洋行承建,于1921年5月5日开工,1923年6月23日建成。有记载,竣工典礼时日正午,上海租界万人空巷,数以十万计的上海市民潮水般地涌向外滩,争睹新建成的汇丰银行大厦的风采。大楼除了华丽,还是一幢充满历史的建筑。汇丰银行大楼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的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汇丰银行大楼当时的造价为1000万两白银,这笔庞大的建造费用几乎是汇丰银行两年的赢利,它占了当时外滩所有建筑造价总和的一半以上(当时上海海关新楼、沙逊大厦、中国银行未建),其主人想把它建成人世间独一无二的建筑,因此原来门口蹲着的两尊青铜狮子,在英国铸就后就立即毁了模子(现在的铜狮是浦东发展银行重铸的),同时也是外滩占地最广,门面最宽,体形最大的建筑。
    奠基前,特别为它请了风水先生,选定了1921年5月5日这个黄道吉日。破土动工时,还让人在地基内撒下了很多世界各国的金银币,作为招财聚宝的吉兆。
    1955年,汇丰撤出上海。大楼收归国有。上海市政府进驻,将其易名“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府大楼”。
    199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迁移至人民大道200号人民大厦。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则通过置换购得该大楼。
    1999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斥资17亿元买下该大楼,建筑面积每平米7.26万元。
    2000年5月,汇丰将其中国业务总部移至上海浦东。


外滩13号 江海关大楼 - 上海海关
    1857年,外国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国衙门式的关署。1891-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红砖建筑,有33米高的钟楼。1925年再次重建,终成了现在的建筑。现使用单位为上海海关。
    大楼由公和洋行设计,建筑风格总体上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大楼高8层,上面有高大的钟楼,10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的,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



外滩14号 宝顺洋行 - 德华银行 - 交通银行大楼 - 上海市总工会
    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资企业宝顺洋行的产业。19世纪下半叶,经营失败被德华银行买下。1947年,这里被重建为装饰艺术运动主义风格的6层大楼,也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1951年,上海市总工会进驻至今。大楼由匈牙利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更强调实用。



外滩15号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国民党中央银行→ 上海航天局→ 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于1902年由华俄道胜银行出资建成。至1928年,此楼成为中央银行的所在地。随即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现在这里是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大楼的设计者为德资的倍高洋行,建筑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复古风格。




 


外滩16号 台湾银行大楼→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24年,为台湾日治时期台湾银行在上海的办公大楼。现由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使用。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的风格,同时又广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国建筑的长处,比如在大楼的东立面又配有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赋予大楼欧洲古典主义的风格。



外滩17号 字林大楼(桂林大楼)→ 友邦大厦
    由在中国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于1921年投资,1924年建成,一部分由报社自用,其他出租,最主要的承租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美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报》停刊,大楼被接管。1996年,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重返这座大楼,定名为友邦大厦。
    大楼由德和洋行设计,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外滩1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渣打银行)→ 春江大楼→ 名牌店
    中山东一路18号里最早入住的是麦加利银行,该银行以第一任经理麦加利的名字命名,但一般人都喜欢接受另一个译名“渣打”。麦加利银行当时在华的地位仅次于汇丰银行。有意思的是银行在百余年间所聘请的买办都是太湖苏州洞庭东山席氏家族的商人。东山席氏是当时的“中国第一金融豪门”,自席元乐起祖孙三代都在上海的外商银行做买办。苏州商帮就是这样在上海的十里洋场中崛起的。
    2002年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拿下大楼后,不惜重金聘请了意大利威尼斯古建筑的修复专家,使其以外滩18号的名义新装亮相。负责大楼整修工程的是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建筑顾问公司,强调要在大楼历史记忆与新功能之间维持流畅平衡的同时,避免造成新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矛盾。进门的四根古希腊式大理石柱来自二百年前的意大利教堂。两盏三米高的红色玻璃吊灯全部由空心玻璃管组装而成。大堂里的24K金砖马塞克壁画是全手工制作的。到2004年底,改建完工后,1、2楼的欧洲名牌精品店陆续开张。




    大楼的设计者是英资公和洋行,呈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共5层。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
    外滩18号的世界顶级品牌相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有法国珠宝钟表品牌卡地亚、意大利服装品牌杰尼亚、广受皇室和名人喜爱的法国珠宝钟表宝诗龙、在各大拍卖行都能见其踪影的百年名表百达翡丽、简约优雅的时装品牌宝姿、内敛高尚的英国名牌雅格狮丹、深受年新贵追崇的德国皮制品BREE以及代表威尼斯民间玻璃艺术杰作的Gabbiani Glass等等。
    除了一楼的Sibilla Boutique Café(18咖啡馆),餐厅都在楼上。五楼是滩外楼,做粤菜,适合商务宴请。六楼的Mr & Mrs Bund是创意法式餐厅。七楼的Bar Rouge是酒吧,有露天位。
    此外,4楼还有个创意中心,定期会进驻一些展品,大多是视频作品,来此参观的外国人很多。


(本文来自爱的影集网上冲印iyingji.com,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爱的影集网上冲印)
网友评论: 已有0条帖子,共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