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的23幢建筑,无论是哥德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都有一段段曲折的历史和故事,它们不但交汇成上海独有的风景,还让它们具有了其他建筑所没有的浓郁味道。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上海外滩。
外滩
1号 麦克倍恩大楼 - 亚细亚大楼 -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历史:
此楼建成于1916年,高7层,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建筑,且又取得中山东路1号的门牌,故当时也有人称它为“外滩第一楼”。
建筑风格:
亚细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楼外观兼有古典样式和新古典主义格调,也有人称此为折中主义风格。正立面呈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正门有4根爱奥尼克立柱,左右各2根,内门又有2根小的立柱,左右各1根。门楣则以变形的巴洛克涡旋形图案作装饰,造成一种华丽、富贵的气派。东、南立面均为横竖三段格式。外墙的1、2层用花岗石面砖砌成,形成基坐;3至5层凹进部分为内阳台,并围有半园形铁栏;6、7层又有爱奥尼克立柱。大楼的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天井。各层外侧为办公室,大开间,木地板,内侧为走廊,窗高2米,十分明亮。过道均用白瓷砖贴面,地面用马赛克铺成。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由原来的7层增至8层。

外滩2号 上海总会大楼 - 日军海军武官府 - 国际海员俱乐部 - 东风饭店
历史:这里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重要的社交场所。
1989年12月8日,上海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就开在这里。男女老少排队等候尝试洋快餐的盛景现在想来十分滑稽。上海人吮吮手指,就这样接纳了顶级俱乐部的平民化。
外滩2号曾在1998年整体关闭10年,直至2008年,久事公司和锦江国际集团决定合作建一座面朝黄浦江的高端酒店,引入纽约华尔道夫。他们投入12亿元,依靠档案图片,将这座百年老楼进行还原。

建筑风格:这幢七层高的大楼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为当时流行的三层“东印度式”建筑。1910年1月,在原址建了新楼,占地1811平方米,建筑面积9280米方米。大楼墙面的装饰为巴洛克式,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内部有几处显然是模仿了英国皇宫。弹子房采用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王宫装饰格调。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为当时远东酒吧之最,橡木护壁的风格呢,就沿袭了英王詹姆一世时期的特点。所以,上海总会又有着“皇家总会”的别称。

大楼里最有味道的是一部三角形的老式电梯。电梯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西门子公司制造的。据说1995年陈逸飞拍《人约黄昏》时就用过那个电梯。王家卫为了拍《2046》也曾来过此地。
外滩3号 友宁大楼 - 有利大楼 - 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 外滩3号
历史:外滩3号最早属于一家做进出口生意和保险业务的洋行——天祥洋行。当时只是一幢三层高的楼房。几年后,随着左右两边上海总会和日清大楼的拔地而起,外滩3号有些相形见绌了。于是拆掉重建成当时外滩最流行的三段式6层高洋房,外墙用花岗岩贴面,取名“友宁大楼”,有点保平安的意思。这是英资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

外滩3号是沪上第一家得到政府批准拥有并开发外滩建筑的私人企业。在国际知名建筑师麦克尔·格雷夫斯的手笔下,这栋大楼彻底惊艳转世。大理石、黄金、银、铜以及富有异域情调的木材启动了外滩N号的奢华之旅。

现状:外滩3号的自有品牌叫three(三号品牌专卖店),一楼卖男装,二楼卖女装。一楼的ARMANI专卖店里有颇受女士欢迎的ARMANI DOLCI,这里出售的巧克力包装很普通,但很注重品质。该专柜还供应阿玛尼推出的果酱,和巧克力一样属于食品附牌。
讲究仪表的绅士淑女可以留心二楼的三理容,这里是男士的乐园。二楼和三楼的依云水疗则是女士的天堂。这个依云SPA是除法国Evian Royal Parc Spa度假地以外的唯一分支。
沪申画廊开在三楼,既陈列着世界著名艺术家的巨作,又有当今中国崭露头角的新人作品。
外滩3号的四楼是家法国餐厅。这里做的是口味清淡的法国菜,烹饪不使用黄油和奶油,仅使用蔬菜味素或调味酱。酒窖中储存着5000多瓶法国葡萄酒。
五楼的黄浦会是本帮餐厅。大厨是“深深尊重素材纯自然的质感,并对中国佳肴拥有强烈的激情和钟爱”的梁子庚。
六楼陆唯轩是以掌门人国际餐饮大师David Laris的中文名“陆唯”命名的。这位澳大利亚籍希腊厨师强调的是“不同于任何民族风味的一种新世界的当代风范”。
七楼的新视角餐厅酒廊位于外滩3号顶层,全部用玻璃构造的墙面使外部的风景展现于整个大厅,外面还有个赏味浦江的绝妙观景阳台。这里还是中国第一家能买到桶装喜力生啤的地方呢。
望江阁是七楼的另一家西餐厅。这里有个位子是外滩3号的至高点,且仅容两人用餐,最适合情侣了。
外滩5号 日清大楼 - 招商局办公大楼 - 上海轮船公司 - 商务楼&高级餐厅
历史:日本名企日清就是在这里创建的。1921年,日清公司在外滩造楼时因为资金不足,就同犹太人合资,各建三层,大楼造得很慢,直到1925年才峻工。大楼坐西朝东,主要入口在西立面中央。日方造的是下3层和半地下室,建筑风格简洁,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式”。犹太人造的上3层装饰就比较讲究了,层间有挑檐,檐下窗框上有浮雕。海运大楼的楼顶上是当时罕见的屋顶花园。

现状:大楼东部的一楼和二楼为华夏银行上海外滩支行。三楼是月影铁板烧景观餐厅酒廊。
五楼的绿韵SPA模仿的是外滩3号的依云SPA,价位很高,不过经常在一些团购网推出两三折的优惠。六楼是The Glamour Bar。老外喜欢去的地方,也有时尚品牌在那里做活动。适合喝酒聊天。七楼是米氏西餐厅。上座率不会低到让你大气不敢出。很注意摆盘。最出名的他家的甜点蛋白饼,松脆不失轻盈。比较另类的B1层。这里以前是餐厅,现在变成了快餐店,离奢华远了去了。还会搞免费试吃啊团购之类的促销。
外滩6号 拍卖行 -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 长江轮船公司
历史:在外资银行打进上海滩整整52年后,上海才出现了第一家中资银行。1897年5月,中国通商银行在中山东一路6号开张,这是中国的第一家银行,也是中国第一家发行纸币的银行。创办人为盛宣怀。

2006年,大楼被注册于英属处女岛的Best Coast Properties公司相中,投资3000万美元改成了外滩6号,采取的仍旧是顶级服装品牌旗舰店加高档餐饮的模式。
建筑风格: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是一家拍卖行,东印度式建筑风格。1906年因业务发展而拆旧建新。英商玛利逊洋行的设计师格兰顿将大楼的层面改为假4层,外观则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勾勒墙面。可惜后来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底层、二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上层为坡式屋顶,一排尖角形窗是大楼的标志性特征。
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赏黄浦江的好地方。
现状:一楼的Dolce&Gabbana低调中透着狂野,是都市型男索女的心头至爱。水晶吊灯下,黑色的大理石地砖发出耀眼的光芒,据说这些地砖都是从埃及空运来的。
二楼的东京和食是一家日本料理餐厅。环境走的是沉稳雅致风,开放式的料理台使厨师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菜品很漂亮,和菜单上的照片一样灵,中午套餐菜式丰富,价格相对便宜,可以去尝尝。
三楼的天地一家人均消费高达800元,比较适合宴请重要客户。鹅肝、鲍鱼、牛排、鱼翅……一道菜端上来就是撑一记面子,轧一记台型。
四楼的酒吧叫Prive Shanghai,有个阳台看夜景。还有桌球免费打。这里经常有人包场搞活动,外国人也很多。不过酒挺贵的。
(本文来自爱的影集网上冲印iyingji.com,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爱的影集网上冲印)